真誠演說必備要件
建立前面提到的聯繫並不容易。下面我會提供一些建議,幫你運用四項成功演說的要件。

要件1:對聽眾敞開心胸
這是練習演說的第一要件,某種程度來說,也是最重要的;如果你沒有敞開心胸,聽眾會感覺到你的防衛心,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顯現出害怕聽眾的樣子。這樣成功溝通的機會就不大了。
怎樣才能更放得開呢?試著想像演說的對象,是讓你完全放鬆、而且感到自在的人,例如,是你的另一半、密友或小孩。不僅要留意當時呈現出來的心理狀態,更要注意當下的感覺。這種心理狀態,是與聽眾真誠親密對話的先決條件。
如果很難進入這樣的心理狀態,不如實際試試看。找個有耐心的朋友,試著讓自己對他敞開心胸。注意情況如何發展,還有你自己的感覺。不要過度理智分析,這就跟練習高爾夫球揮杆或網球發球一樣。儘管你可能記下了很多要注意的細節,但別讓它們對你想要一再重複的「球感」造成阻礙。
很多人認為,敞開心胸會帶來許多風險。我曾輔導過一位執行長,他對工作充滿熱情,但當他對聽眾興致勃勃宣布事情時,聽眾卻沒什麼反應。他發現,自己從小就學習隱藏對所重視事情的情感。於是,我們讓他和一位他渴望見到的密友暢談,進而慢慢改變這個習慣。
讓我們回到凱蘿的例子(其實她是好幾個客戶的縮影)。透過練習,在演說中敞開心胸,她發現自己講話時,逐漸散發出笑容的光彩,肩膀也比較放鬆了。她發現,過去自己會不自覺地嚴肅起來,因而拉遠她與聽眾的距離。
肢體語言的改變,會影響語言傳達出來的訊息。我一再觀察到,有意識地敞開心胸後,客戶的演說愈來愈自在、也更真誠,因為他們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。

要件2:建立與聽眾之間的橋梁
一旦坦開心胸,要記清楚這個感受和狀態,然後開始下一個練習。這次,把注意力放在聽眾身上。想像你想要(甚至需要)聽眾的熱烈參與。假設有一個熟識的小朋友沒注意到你,而你想要用盡一切方法吸引他的注意力。這時,你並不會訂定策略,而是做你覺得自然並合宜的舉動。你可能會提高強度和音量,或是跟他靠得更近。
你也希望維持聽眾的注意力,不讓聽眾偏離你的思路,開始想自己的事情。現在,把上面的小朋友換成青少年,想像一下要怎麼做,才能讓這個容易分心的聽眾,全神投入你的談話中。
如果敞開心胸讓你的溝通工作成功邁出第一步,要繼續有效溝通,就要建立彼此的連結(connection)。當凱蘿開想要與聽眾建立連結時,她發現自己常等得太久了;實際上,一直到演說快結束,她才開始和聽眾有接觸。因此,在下一次的演說中,她一開始就提及對公司銷售貢獻卓越的人,在演說中建立了自己和聽眾持續的連結。

要件3:展現對講題的熱情
問問自己,講題的哪個部分讓你感受最深。它會涉及哪些事情?你希望演說產生什麼結果?你對公司前景充滿期待、還是憂心前途茫茫?或者,你已下定決心要有所改進?

把注意力放在這次演說的原因,和你對題目的想法,而不是你要講的話。在這個階段的練習,釋放每個字背後深層的感受(一旦找到感覺,就不用刻意強迫自己了)。接著,試著加重這場演說對你的重要性:想像某個聽眾有權力奪走你的一切,而你必須以熱情的論述打動他。

我曾和顧問公司的資深合夥人合作,她正計畫和同事討論公司重視哪些事,而且希望能在退休前把這些價值觀傳下去。在一開始練習演說時,她總是強調奉獻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,重點雖清晰,卻讓人覺得這是場乏味的老生常談。但當她把注意力放在演說背後的情感時,想起了她身為舞者的母親,不論她遭遇任何困難,都一直鼓勵她堅持下去。她決定在演說中提到自己高齡92歲的母親,從來沒有因為任何疼痛或困難,阻礙了對表演的喜愛。儘管這位合夥人在練習時流了許多眼淚,熱情卻讓人對演說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回到平凡一點的例子,前面提過的副總裁凱蘿,開始思考她的熱情在哪裡,以及這些熱情能怎樣改變她的演說。她發現,想要擊敗競爭對手的決心,是自己主要的動力來源,不斷帶給她工作上的能量與活力。在下一場演說中,她注入了想打敗對手的熱情,演說馬上變得人性化,而且讓聽眾更有參與感。

要件4:傾聽聽眾的訊息
你可透過下面的方式練習這個步驟:想像當你踏上講台,準備開始演說時,聽眾會有什麼感受?他們是否對未來充滿期待?擔心發布銷售不佳的消息會有負面效果?希望公司合併後還能保住飯碗?當你練習時,想像自己近距離觀察聽眾,留意他們給你的各種回應。

當然,發覺聽眾的情感狀態,在演說中是最重要的。通常,聽眾不會實際與你交談,但他們會傳遞非語言的訊息,你必須留意,並做出回應。
這其實不難。同樣身為人,如果能有意識地留心傾聽,你解讀肢體語言的能力,其實跟聽眾一樣專業。當你解讀出聽眾的肢體語言,你可以跟上他們的步調,修正自己的用語、省略或改變部分演說。如果你因此與聽眾有了真正的對話,例如,即席問聽眾問題,效果會更好。

如果本來在演說近尾聲時就預留了發問時間,你要全心聆聽聽眾的意見,保持身體和心理全神貫注的狀態,就如同在聽一件很重要的事,一個字都不能漏。你會發現,自己雖然沒有刻意強調,但身體會向前傾斜,並不時點頭。但如果你是刻意做出這些姿勢,就會顯得很不自然。

有準備才能有回應
當然,要事先準備好演說題材,才有辦法在現場聆聽聽眾傳達的訊息,並做出回應。但也可用聽眾給你的訊息,來改善之後的演說。我曾和一個銷售主管合作,由於事業如日中天,她展開世界巡迴演說,與人分享成功的秘密。當她仔細傾聽聽眾的意見和肢體語言後,她發現聽眾不單想要接受她的演說內容,還希望能有所回饋。她的演說非常振奮人心,聽眾都想表達感激之意。因此,我們在演說接近尾聲時,設計了一個簡短但意義非凡的儀式,讓觀眾有機會上台彼此進行互動,並對講者表達他們受到的激勵。

讓我們再回到凱蘿的例子。因為她留意聽眾的情感,注意到在過去幾場演說中,她一直錯誤假設銷售人員也和她一樣,都意識到主要競爭對手帶來的威脅。她決定要在下次的開場白中多加著墨,希望大家達成高目標的銷售額。在凱蘿對聽眾心理狀態做了回應的同時,她也敞開心胸、建立和聽眾的連結、展現熱情,她的能力也跟著與日俱增,漸漸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真誠講者。

(摘自本書第六章「經營一場真誠的演說」)